空压机排气量(单位:m³/min)是匹配用气需求的核心参数,直接决定供气稳定性与能耗成本。选择需基于实际耗气量、工况特性及未来扩容需求,通过科学计算与场景适配。
一、基础耗气量计算
(一)单设备耗气量累加
统计所有用气设备的额定耗气量(参照设备手册),例如:
10台气动扳手(每台0.3m³/min)=3m³/min
2台喷涂设备(每台1.5m³/min)=3m³/min
总理论耗气量=6m³/min
(二)同时使用系数修正
实际生产中设备并非全时同步运行,需乘以同时使用系数(K):
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联动率高):K=0.7-0.9
离散型车间(设备独立操作):K=0.5-0.7
示例:6m³/min×0.7=4.2m³/min(实际需保障的瞬时流量)
二、工况因素对排气量的影响
(一)压力匹配
空压机排气压力需≥用气设备工作压力(通常高0.1-0.2MPa),压力不匹配会导致实际排气量衰减:
若设备需0.7MPa,选0.8MPa空压机,其排气量比0.7MPa机型下降约5%(需按0.8MPa工况下的排气量选型)。
(二)海拔与温度
海拔每升高1000m,吸气压力下降约0.01MPa,排气量减少8%-10%(如10m³/min机组在3000m海拔实际排气量≈7.5m³/min)。
环境温度超过40℃,排气量下降3%-5%(高温导致空气密度降低)。
三、间歇用气与峰值流量处理
(一)平均耗气量计算
间歇运行设备(如冲压机,工作30秒/停60秒)需计算平均耗气量:
单台冲压机瞬时耗气5m³/min,工作周期90秒,平均耗气量=5×(30/90)=1.67m³/min
(二)储气罐缓冲作用
当峰值流量超过空压机排气量时,通过储气罐弥补差额:
例:空压机排气量5m³/min,峰值流量7m³/min,需储气罐容积≥(7-5)×1(分钟缓冲)=2m³,可避免压力骤降。
四、余量预留原则
管道损耗:压缩空气在管路中压力损失约0.1MPa,对应排气量需加10%余量(克服沿程阻力)。
设备老化:空压机运行3年后排气量可能衰减5%-8%,初期选型需预留此部分损耗。
未来扩容:按1-2年产能增长规划,加15%-20%余量(如当前需5m³/min,选6-6.5m³/min)。
五、机型匹配与常见误区
(一)机型特性适配
连续稳定用气(如化工反应釜):优先螺杆机(排气量波动≤±2%)
间歇高频用气(如锻造设备):可选活塞机(价格低,适合短时间过载)
(二)避坑指南
误区1:仅按单台蕞大设备耗气量选型(如某车间有1台5m³/min设备,忽视其他小设备,导致总供气不足)。
误区2:忽略压力影响(误将0.7MPa下的排气量等同于0.8MPa工况,实际排气量相差8%)。
六、选型步骤示例
统计所有用气设备额定耗气量:总和8m³/min
取同时使用系数0.7:8×0.7=5.6m³/min
加10%管道损耗+15%扩容余量:5.6×1.25=7m³/min
结合海拔(1000m)修正:7÷0.92≈7.6m³/min,蕞终选8m³/min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