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9218862
开山空压机|技术支持>冷干机露点不达标的原因(分析与排查)

冷干机露点不达标的原因(分析与排查)

2025-11-24

冷干机露点不达标的原因(分析与排查)
冷干机(冷冻式干燥机)通过“制冷系统降温→压缩空气冷凝析水→排水器排走水分”的流程除湿,正常工况下出口露点应稳定在2-10℃(压力露点),若检测值持续>15℃(如升至20℃以上),即属于露点不达标,会导致下游管路凝水、气动元件锈蚀,需从以下维度精准排查:

一、核心诱因一:制冷系统故障,降温能力丧失

制冷系统是冷干机除湿的“核心动力”,冷量不足会直接导致空气无法冷却至露点以下:

制冷剂泄漏或不足

制冷剂(如R22、R410A)是热量交换的介质,若管道焊接处泄漏、阀门密封件老化,会导致制冷剂存量不足(低于额定值20%以上)。此时蒸发器无法有效吸收热量,压缩空气降温幅度缩小(正常从40℃降至5℃,不足时仅降至20℃),水分无法充分冷凝。表现为:蒸发器表面无结露或结露不均,用压力表检测制冷系统低压端压力(正常0.4-0.6MPa),泄漏后降至0.2MPa以下,且补充制冷剂后短时间内露点再次超标。

制冷压缩机失效

压缩机是制冷剂循环的“动力源”,若压缩机电机烧毁、气缸磨损,会导致制冷量下降(如5HP压缩机制冷量从12kW降至6kW)。故障现象为:压缩机运行噪音异常(从正常65dB升至80dB以上)、外壳温度过高(超90℃),或压缩机频繁启停(因压力开关保护),蕞终压缩空气出口温度无法降至15℃以下,露点随之升高。

膨胀阀堵塞或故障

膨胀阀负责将高压液态制冷剂节流为低压雾状,若阀芯被杂质堵塞(如系统内油污、金属碎屑)、感温包失效,会导致制冷剂流量不足。此时蒸发器仅局部结露,甚至出现“结霜不均”(部分管道结霜、部分无霜),压缩空气在蒸发器内无法充分降温,露点波动在18-25℃之间,且随运行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二、核心诱因二:冷凝水排放不畅,水分二次蒸发

冷干机降温析出的冷凝水若无法及时排出,会重新蒸发融入压缩空气,导致露点反弹:

自动排水器堵塞或失效

自动排水器(浮球式、电子式)是排凝水的关键,若排水口被杂质(如铁锈、油泥)堵塞、浮球卡滞(因水质差结垢),会导致凝水在蒸发器底部或储水罐内堆积(水位超1/2罐容)。堆积的凝水被高速气流搅动后重新蒸发,使出口露点从8℃升至18℃以上,且下游管路会出现明显凝水(如气动阀门排气口滴水)。例如:某电子排水器因油泥堵塞,3天后储水罐满水,露点骤升至22℃,拆解后发现排水孔被直径1mm的油垢堵塞。

排水阀选型或安装不当

若排水阀通径过小(如DN15阀用于处理气量10m³/min的冷干机)、安装角度错误(水平安装导致浮球无法正常浮起),会导致排水速度低于凝水产生速度。表现为:排水器频繁“滴漏”而非“连续排水”,储水罐内始终有残留水分,露点长期高于15℃,且手动排水后露点可暂时降至10℃以下(1-2小时后回升)。

三、核心诱因三:气流与负荷异常,降温效率不足

压缩空气的流量、温度与冷干机匹配度,直接影响除湿效果:

处理气量严重超标

冷干机额定处理气量需与实际用气量匹配,若实际用气量超过额定值20%以上(如8m³/min冷干机长期处理10m³/min气流),会导致“气速过快”——压缩空气在蒸发器内停留时间从正常3-5秒缩短至1-2秒,无法充分与制冷剂换热降温。此时出口露点随用气量增加而升高,气量峰值时露点可达25℃以上,且蒸发器表面无明显结露(气流冲刷导致凝水无法附着)。

进气温度过高

冷干机设计进气温度通常≤45℃(进气温度每升高10℃,凝水量增加约50%),若上游后冷却器故障(如散热风扇停转),进气温度升至55℃以上,制冷系统负荷骤增,无法将空气温度降至露点以下。例如:某冷干机进气温度达60℃,出口空气温度仅能降至22℃,露点随之升至20℃,且压缩机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电流超额定值10%)。

气流分布不均(偏流)

蒸发器内部若导流板变形(安装时碰撞)、换热管堵塞(粉尘堆积),会导致气流偏向一侧(“偏流”),部分空气未接触换热管就直接排出。表现为:蒸发器出口端空气温度差异大(左右温差超5℃),露点波动在12-20℃之间,且堵塞的换热管表面无结露,用压缩空气反吹后露点可暂时恢复正常。

四、核心诱因四:换热器效能衰减,热交换失效

蒸发器(降温)与冷凝器(散热)的热交换效率,直接决定了制冷效果:

蒸发器/冷凝器结垢或脏堵

若冷却水质差(如硬水未软化),冷凝器管道会结水垢(厚度超0.5mm),热交换效率下降30%以上;若环境粉尘多(如车间打磨区),蒸发器表面会积尘(覆盖厚度超1mm),阻碍热量传递。两者均会导致制冷系统散热不良,冷凝温度升高(正常≤40℃,结垢后升至50℃),蒸发器无法有效降温。例如:某冷干机冷凝器结垢后,冷凝温度达55℃,蒸发器出口空气温度从5℃升至18℃,露点随之升至16℃,酸洗除垢后露点恢复至8℃。

换热器泄漏

若蒸发器管壁腐蚀穿孔(因冷凝水含酸性物质)、冷凝器与冷却水管路串通,会导致压缩空气与冷却水混合,或制冷剂泄漏混入空气。前者会使压缩空气含水量骤增(露点升至30℃以上),后者会导致制冷量下降,两者均会引发严重露点超标,且伴随“压缩空气带水”(下游过滤器排水频繁)或“制冷剂异味”(空气含氟利昂气味)。

五、核心诱因五:环境与安装问题,外部条件制约

环境温度过高或通风不良

冷干机(风冷式)依赖环境空气散热,若安装在高温环境(>40℃)、密闭空间(无通风),冷凝器散热效果差,冷凝温度升高,制冷量下降。例如:夏季车间温度达45℃,风冷式冷干机露点从10℃升至20℃,移至通风良好的室外(温度32℃)后,露点恢复至12℃。

安装间距不足

冷干机两侧及顶部需预留≥30cm散热空间,若紧贴墙面或其他设备,冷凝器周围空气无法流通,散热效率下降。表现为:冷凝器表面温度超50℃(正常≤45℃),压缩机频繁过载保护,露点长期高于15℃,调整安装位置(预留50cm间距)后,露点可降至10℃以下。

六、故障排查与解决核心

露点不达标需按“先查制冷系统→再查排水→后查气流与换热器”的顺序排查:优先检测制冷剂压力、压缩机运行状态,补充或修复制冷系统;其次清理排水器、更换故障阀门,确保凝水排空;蕞后核实处理气量、清理换热器结垢,匹配工况需求。日常需定期清理换热器、检查排水器,避免小故障升级为露点超标。

服务区域: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汕头江门茂名肇庆湛江梅州汕尾河源清远韶关揭阳阳江潮州云浮